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号:6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10-14 14:38:23 浏览:1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10月17日 20: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Y] 研究生论坛 [Y] 研究生论坛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将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分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和数据收集,用 ArcGIS10.8软件对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数量多种类多,其分布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在东部沿海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密度分布带。其中,佛教文化场所在东部中段沿海呈现条状集聚态势;道教文化场所则在洞头区、乐清市和龙湾区附近呈现出多点团块状集聚并同时在温州东侧偏北沿海区域呈连续条状集中;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场所在沿海与内陆山区均兼有分布且东西跨域上分布更均衡。不同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的受到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佛教与道教在其宗教内涵的影响下,其文化场所布局存在对高海拔山地或滨海洞天的偏好;基督教文化场所因其乡村传教策略而呈现低人口密度区也均衡广泛分布的特点;天主教则由于历史上的禁教政策仅较多分布于沿海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影响因素的探测结果表明,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受自然地形、人口主导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历史、政策管理三重因素递进驱动,其分布格局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产物。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温州市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地形基础筛选—社会经济驱动—政策管理干预”的递进式驱动机制。这表明宗教文化场所的空间分布本质上是人地互动关系适应并充分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产物,政策管理在引导宗教事务、宗教活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据此提出以下治理建议:(1)依托历史脉络优化空间配置。(2)建立差异化治理体系。
关键词
宗教文化场所,空间分布,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温州市
报告人
张弘毅
研究生 浙江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张弘毅 浙江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7日

    2025

    10月19日

    2025

  • 10月19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省地理学会
金华市科协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